2015 臺大電機營 EpisodE — 攝輯組小記

其實原先是不想這樣承認的,只是要有時間寫文,似乎也要是難以入眠的夜晚。

面對電機營這樣一個系上的大活動,宣揚系威的角度從對校內、轉而到高中生,還是那句老生常談:

在臺大電機,不管你擅長什麼,永遠都會有人做得比你還好。

同樣的,承認這句話並不困難;難的是,承認得花費多少時間才能真正領悟這句話的意思。


上營前幾天的情緒是異常激動的,那時感覺到一股「要把感動傳遞下去」的使命,因而快活著。我在剛刪除完所有先前貼文的 Twitter 上寫著,要把第一個 tweet 獻給電機營,這個引領我來到現在此處,也推著我跳向下一座島的動力。

是的,四年前 2011年,我是 rEEturn 那屆的小隊員。那一年物理系的指考錄取分數首次超過電機成為第一志願。從國二就喜歡上物理的我,在當時還很執著於孰優孰劣,對於 B97 – B99 開開物理系的玩笑當作晚會劇的梗其實挺不以為然的,誰知道九月就因著外國研究員聘期無法配合數資成發的緣故,誤打誤撞來到光電所的實驗室。

三年前的那個暑假,我在電機系做的專題拿到全國佳作,面對夥伴「想開始準備學測了」、指導老師表示「就算拚國際科展名次也不會差太多」,我還是毅然決然賭下了高三。在這份專題第一次代表學校出征之前,我總算被系上教授說服,把臺大電機當成第一志願,「因為比起推導算式,我更喜歡親手做出機構的感覺」。

兩年前的那個暑假,我拿著同一份專題,在物理系教授的支援下到亞太青年科學家會議比賽。噢你說落點嗎?的確,這份專題包裹著整份備審,包含推薦信,在一個恰恰好的級分下,把我扎實地送進臺大電機,於是我的學號中間確確實實是夢寐以求的 901。

一年前,大一女生沒有太多選擇的空間,我自然成了隊輔。儘管並不是當年就曉得 B97 當總召時締造了電機營的輝煌,但 B97 當隊輔時帶的 B00,是在這一年成了「把感動傳遞下去」的總召。然而看著那些為存在而存在的規矩,莽撞的我自以為瞭解電機營的所有活動組成,因著傳統的陳腐而感到失望。我第一次質疑電機營之於工人的意義,和傳遞給小隊員的感動是否真實存在。


今年,我是旁觀紀錄的攝輯組。(公關組其實也是偏旁觀的角色,這次很幸運的協助教學組拉到市值上萬元的教具贊助。)

參加攝輯組有許多理由,一則是 Adobe 六天五夜訓練營聽來著實誘人,二則是離開系上活動一年,這是我最自然的回歸方式。在臺大電機,往往當妳想到想做什麼、能如何貢獻之前,必定有個別人在妳開始學之前就已經熟能生巧,這樣的挫敗感對於來自明星高中特殊班的常勝軍來說是吃不消的。Alfred Adler 也說了,人活在世上的快樂不過就來自「覺得自己有價值、能做出貢獻」。

但這只是這年退出系上的其中一個理由罷了,經過在社團以及社群打滾磨練一年之後,我總算看見自己的狹隘、看見電機系、和傳統菁英升學主義之外的世界,看見自己的不合群以及傲慢。我開始懂得⋯⋯

Most people are trying to be good, but they’re going to mess it up sometimes. Try to keep that in mind.

或許比起具體的能力,觀察相處的深度、思考並覺察其帶來的效應,也是一種才能吧,在找到新的道路之前我會這樣告訴自己。

然而電機營迂腐的部分並不會因此消失、不負責任的爛人和不會分配工作的領導者在世界上佔的比例都是這麼多,表面上的功勞和實質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的多有所聞,但這就是世界的樣子;回頭過來,我重新這樣覺得。

於是這四年下來,更多的是修為和心態上的成長。


退開一點、再深入一點的看看電機系,似乎可以理解何謂旁若無人的理工宅特質:你如何感佩他們總能不放棄任何偷懶的機會,也仍然能把產出的品質帶到震驚四座的檔次,同時看見自己容易焦慮、緊張的性格,和他們的從容不迫、埋頭苦幹相比是何等無謂。於是一邊感受、一邊修正:學著不催促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學著說出來的話有建設性時才開口、學著不要凡事都評價對錯好壞、學著別想著看別人出糗只對八卦豎起耳朵。

在某一個面向,我無比崇敬某個同仁的技術功力、另一方面以他溝通的口吻自我警剔;又或者欽佩某個領導者從容的神采,又暗自提醒自己擔任負責人時別全把重擔攬在自己身上;而更多時候,只是單純欣賞,他們拚了命地做完事情之後,也拚了命地抓空檔和空間補眠、拚了命地把握機會打 LOL(尤其是電競筆電規格如此優異,render 起來快、玩的時間自然也多出不少⋯⋯)

以往的我,大概看到少許不令我稱許之處,就一竿子打翻整艘船吧。然而身為今年攝輯組唯一的女生,我並沒有受到什麼特殊待遇,搬桌子的時候照搬、偷懶的時候他們打他們的爐石,我滑我的臉書發我的廢文。我喜歡今年攝輯組的安穩:哪怕死線在即,絲毫感覺不到一分緊張和擔憂。我們都知道,沒有辦不到的事情,而且我們也不需要「那麼」用力、逼到極限才能完成任務。


每年電機營的 SOP 都大同小異,驚人的報名總數、從不事前告知的活動流程、緊湊刺激的遊戲項目、值回票價的教學課程,當隊輔升上大四,會有一些小隊員考進來,再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和理解,傳承擔任工人時用極限炸出的這些璀璨感動。每年攝輯組的 SOP 都大同小異,我們寫報紙、製作新聞,在小屋熬夜通宵不回家,一起趕所有死線,只為了盡可能記錄下表演者和小隊員相處、珍貴的每一個瞬間。然後惡搞、輸出,再搜集,就這樣無盡循環下去。

所以我想說的,從來不只是 tag 上每一個攝輯組員、謝過每一個大頭和隊輔。修過組織運作導論之後,我在互動間看到那些管理學、組織動力學理論的影子,但實務上的困難遠遠不止如此。有些人常笑說,政治人物怎麼換了個位置就換了個腦袋,柯 P 則說,換位子本來就要換腦袋。

我由衷感激那些因著身份轉換而造就的領悟,無論明年還會不會用任何一種形式參與電機營,因著重複和視角的變換,我終能看見每個事件為何不存在最佳解、每個決斷為何總不能滿足所有人。

這才是帶得走的、因臺大電機的傑出而特別的成長。謝謝電機營,如果老天爺覺得我還看得不夠透徹呀,明年就讓我再蹲一個七月吧!


看著每天印出熱騰騰的報紙,身為編輯聽到隊輔們的驚嘆;身為偶一為之的記者和主播,光是小隊員因著記得「貓咪也是挺想被餵食的呢」,於是在採訪時夾了片火腿餵食我;以及最後一天,作為旁觀紀錄的攝輯組早已不期待除了工人以外的小隊員會記得某個特定的我們,依然有小孩跑來找我合照,睜大眼睛愣愣地說「貓咪我覺得妳好可愛噢~」

我在右臉頰旁比了個勝利手勢,燦笑的說了句謝謝。嘿孩子,哪怕你真的因著電機營而決定考進來,那時我恐怕已經畢業。但若你因此記得這個暑假,無論是小隊情誼、系上的財大氣粗、或是工人的盡心竭力,知道世界上有個這樣的地方、用著這樣的價值觀強大的運行著,那就夠了。

2015 臺大電機營 EpisodE 攝輯組工人
報紙總編輯兼一日主播與客串記者
貓咪
下台一鞠躬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